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进一步落实全市加强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座谈会和市委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座谈会会议精神,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教育“四为”方针,建强马克思主义学院这个“第一学院”、做优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这个“第一学科”、讲好思想政治理论课这个“第一主课”,持续推动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 6月7日上午校长白海力到马克思主义学院开展调研。
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张广森全面介绍了学院基本概况,以及思政课改革创新、师资队伍建设、平台建设、学科建设等方面工作,简要总结了马克思主义学院第三聘期工作,并就第四聘期工作思路进行了汇报。学院党总支书记高燕介绍了学院党建特色工作,副院长贾恒欣汇报了学院学科建设情况。
白海力听取学院事业发展汇报后,对马克思主义学院所取得的成绩表示充分肯定,并对马克思主义学院未来发展提出了新要求。一是要坚持政治建院原则,牢牢把握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政治属性,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市委和教育两委的部署要求,强化政治担当,完善制度与举措,以质量为导向,建强马克思主义学院这个“第一学院”、做优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这个“第一学科”、讲好思想政治理论课这个“第一主课”。二是要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在生动鲜活、言之有物上下功夫,打造学生真心喜爱、涵养志气、受益终身的思政课。同时,坚持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在学校推动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深度融合上多做贡献。三是要坚持发挥好党组织政治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发挥好党员模范作用,积极探索具有马克思主义学院特色的党建工作新模式,切实推动党建工作和业务工作有机结合,为学院事业发展保驾护航。四是要进一步落实落细学校疫情防控政策与要求,确保线上教学质量,努力让每名城大学子都考出好成绩!
座谈会后,白海力参加了学院教师的教研活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验中心暨古琴弦歌基地负责人薄克礼教授围绕体验中心在文化传承和社团建设、弦歌人才培养等方面工作进行了汇报。白海力鼓励大家要做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工作,并针对第三聘期考核等问题进行了认真解答。
学院简介
马克思主义学院于2016年在原社科部基础上成立。学院下设思想道德与法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形势与政策等5个教研室以及党政办公室、教学管理办公室,拥有天津市高校思想道德与法治协同创新中心、天津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联盟、天津市高校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等3个市级平台,建有校外实践教学基地3个,校内研究机构2个,建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验中心”暨“古琴弦歌基地”、“革命丰碑——天津市革命遗址展”等校内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2个,是全国“数字马院”理事单位,天津市思政课协同培训与研究基地。 学院现有教职工56人,其中专任教师53人。专任教师中,具有正高级职称教师4人,副高级职称教师13人,具有讲师职称教师13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21人,具有硕士学位的教师31人。 学院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思政课改革创新,探索形成“课堂教学+线上教学+课内实践+教学资源”的教学模式,“一条主线,五个相结合”线上特色教学模式。以“100处旧址、100个案例、100个视频”为主线,建成具有城建特色的教学资源案例库。完成天津市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天津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联盟、天津市高校思想道德与法治协同创新中心建设任务,持续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第三聘期,学院共主持完成校级教改课题20项,各类教学比赛奖24项,省部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校级本科教学成果奖一等奖,三等奖各1项,天津市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名师和教学团队1项,天津市“十百千”大中小学思政课 1项,“百年辉煌”思政品牌课程视频1项 、课程教案1项,获得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社科成果三等奖2项、二等奖1项,主持完成省部级课题27项,出版学术专著8部,发表学术论文97篇,面向校内外开展理论宣讲180余次。学院建设成就先后被人民日报、教育部门户网站、中国教育报、天津日报、津云、天津电视台、天津广播电台、天津教育报等媒体报道50多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