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天津市人民政府发布了《关于颁布2023年度天津市科学技术奖的决定》的通知。beat365官网共有5项科技成果榜上有名。其中,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
获奖项目名单
本次获奖项目主要围绕土木建筑领域的软土工程技术、新材料研发、混凝土结构理论等,聚焦国家、地方重大需求和学科前沿领域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应用,充分彰显了beat365官网积极发挥专业特色优势支撑天津市“1+3+4”现代工业产业体系和产业链高质量发展。
项目简介
01
大宗难利用工业固废高效制备低碳建筑材料关键技术与应用
张磊教授团队,张磊教授(左三)
该项目针对赤泥、钢渣存在有害物质(碱、放射性、f-CaO等)含量高、建材制品存在安全问题等技术瓶颈,经十余年攻关,研发了大宗难利用工业固废高效制备低碳建筑材料技术体系,包含大宗难利用工业固废提质增效技术,固废基低碳胶凝材料制备与性能调控关键技术和多种固废基建材制品及其低碳制备关键技术。项目成果已在天津的中冶天工集团有限公司、天津天瑞水泥有限公司、江西新余中冶环保资源开发有限公司、河南兴安新型建筑材料有限公司等多个省市的企业推广应用,有效提升了建材企业节能减排技术水平,对促进建材工业“碳达峰、碳中和”实现有重要意义。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环保效益。
大掺量固废基墙体材料
(赤泥多孔砖)
大掺量固废基墙体材料
(赤泥-尾矿标准砖)
生产现场:固废基墙体材料生产线(砌筑砂浆)
02
高烈度富水复杂场地空间地震动场宽频模拟技术及长大桥隧抗震应用
刘中宪教授团队,刘中宪教授(一排左三)
针对我国诸多沿海、滨江/河地带为高地震烈度富水区域,孔隙水和上覆水层对工程场地特性影响显著,液化、震陷等灾害风险突出,严重威胁工程结构特别是长大桥隧安全的情况,高效构建富水复杂场地地震动场和工程结构抗震分析方法是此区域防震减灾面临的现实需求和关键问题。该项目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资助下,开展理论方法-关键技术-转化应用全链条研发,实现了“宽频带、高精度、大尺度”富水区域复杂场地地震动模拟和“深耦合、一体化、跨尺度”富水区域-大型结构地震相互作用分析成套技术。在推动滨海、沿江/河区域城市防灾,助力韧性城乡和交通强国战略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边界元-有限元耦合分析方法
实际长大桥隧工程应用
沿海地区富水复杂场地地铁隧道等重大工程应用
03
深厚软土海域风机基础动力灾变机理与防控关键技术及工程应用
程星磊副教授团队,程星磊副教授(一排右一)
海上风力发电是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的重点领域,是推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海洋强国”战略实现的重要手段。深厚软土海域土层强度低,又处于风、浪、地震等复杂动荷载环境,给风机基础服役安全性带来了极大的挑战。该项目组依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国资委中国电建重大计划等多个科研项目,经过10余年理论和技术创新,系统深入研究了深厚软土海域风机基础动力灾变分析理论与方法、灾变机理、灾变防控技术,突破了关键技术瓶颈。项目成果极大提升了我国海上风电产业的技术和市场竞争力,经济、社会、环境效益显著。
海上风机单桩基础安装
海上风机动力分析模型
软土复杂三维力学特性测试
04
有机污染化工废盐资源化高值利用关键技术与产业化
费学宁教授、曹凌云副教授团队
费学宁教授(一排中间)、曹凌云副教授(一排右一)
有机污染化工废盐是化工、医药、农药等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形态复杂,极难处理,生态环境风险极高。废盐已被公认为我国环保领域的“三座大山”之一,废盐区域处置中心建设被纳入国家“1+6+20”危险废物重大工程体系。热处理技术是当今工业废盐资源化的主流技术之一,但仍存在“污染物复杂、深度去除难”、“废盐高值利用率低、工程技术需创新”以及“装备兼容性差、工程化难度大”等技术瓶颈。该项目针对有机污染化工废盐高温处理及资源化高值化利用的技术瓶颈,项目组经过长期的创新与联合攻关,依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科技助力经济2020”重点专项项目、天津市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及系列工程项目,在废盐中有机污染物高效稳定去除、资源化无机盐产品深度净化和高值转化以及废盐残渣资源化利用新技术与新装备方面实现了关键技术突破,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有机污染化工废盐全元素资源化高值利用关键技术,并实现了产业化。项目技术成果入选2023年国家科技部发布的《国家绿色低碳先进技术成果目录》,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
废盐多温度梯度无害化处理系统
多重置换电渗析高值转化Na2SO4制纯碱
多工业固危废烧制建筑轻集料全过程自动化生产线
05
硅气凝胶产业化关键技术开发及其在动力电池热防护中的应用
李洪彦教授团队,李洪彦教授(二排左四)
当前新能源汽车续航里程不断提高,高能量密度锂离子电池需求量逐年增加。然而,近年来由电池热失控引发的火灾事故频繁发生。针对新一代高能量密度动力电池热失控瞬时温度高、热环境复杂等特点,该项目联合天津市建筑材料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爱彼爱和新材料有限公司、天津大学、河南爱彼爱和新材料有限公司等单位,首次开展动力电池全气凝胶高温隔热体系设计,从基础理论、新材料研发与规模化生产、新能源电池应用角度,开展气凝胶材料的低环境负荷制备、气凝胶材料的宽温域改性、动力电池全气凝胶隔热体系等关键技术研发,有效降低了动力电池热失控起火风险。本项目推动了气凝胶材料在新能源动力电池防火隔热中的应用拓展,有效提升了电池服役安全性和可靠性,促进了我国新能源汽车等领域的发展,具有较高的经济与社会效益。
动力电池全气凝胶隔热体系
今后,学校将继续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发挥城建专业特色优势,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于国家、天津经济社会发展,助力学校科技事业发展再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