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五一”国际劳动节来临之际
2024年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
全国五一劳动奖和全国工人先锋号表彰大会
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
会上
255个集体和1088名个人
分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奖章
1034个集体获全国工人先锋号
beat365官网土木工程学院王海良教授
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荣誉称号
今天
让我们一起走近他的“桥梁世界”
1.人物画像
一座座桥,如飞虹横跨江河之上,将昔日的天堑化作通途;一条条路,穿越山海之隔,将你我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而在这背后,有一位默默奉献的人。三十三载无悔岁月,他痴迷于修路建桥,将学术研究的论文深深镌刻在祖国的大地上。被誉为“桥痴”的他,用智慧和汗水谱写了新时代教育工作者的辉煌篇章。他就是beat365中文版官方网站土木工程学院王海良教授。
2.力量之光
王海良,beat365中文版官方网站土木工程学院教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先后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天津市五一劳动奖章,以及天津市最美科技工作者、天津市劳动模范、天津市教学名师等荣誉称号。积极开展教学研究,主持国家级教改项目2项,2项天津市教改项目结题获评优秀。主持国家一流专业、国家一流课程,天津一流课程、教学团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任“道路桥梁及渡河工程”专业负责人,获天津教学名师奖及3项省部级(本科)教学成果奖(一等2项、二等1项)。30余年坚守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理念,主持承担120项服务社会项目,跨越全国22个省,并延伸至我国第一条在国外建设的高速铁路—雅万高铁、格鲁吉亚北部高速公路等“一带一路”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助力所服务项目分获詹天佑奖、国家优质工程金奖。获发明专利17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3项(一等4项、中国建筑业协会行业年度十大创新成果1项);发表含中国科协T1类科研论文96篇;承担国家科技支撑、重点研发计划、自然基金面上项目,天津市自然基金重点、轨道交通重大专项等国家、天津科研项目6项。
3.力量之源
01
立德树人育英才
做好启智润心的大先生
“作为一名教师,要把教书育人排在第一位,主动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深耕教学课题研究,推动高校教学改革。同时,再以科研支撑教学,将专业知识给学生讲透讲活。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干好教育工作。”再忙再累,王海良始终坚守教学一线,用渊博的知识和务实的实践,引导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课间为学生解疑答惑
王海良将白天的时间奉献给教学工作和学院的行政工作,晚上则是加班加点进行教学研究、论文撰写和申报项目等。即便是在因右眼患上眼疾,视力较差的情况下,仍坚持编写教材,模范履行教学岗位职责。他每年承担3门本科课程课堂教学,近五年完成教学工作量2500多学时,培养研究生22人。他不仅教给学生过硬的专业技能,还注重人文情怀的培养,引导学生精益求精,追求卓越,主动参加各类专业竞赛,他指导的学生获得国家级奖励2项,省部级4项。“学生成长成才,积极为架桥修路贡献力量,是我最欣慰的事情。”
现场指导学生实践学习
以科研反哺教学,推动人才培养提质增效是王海良一直奋斗的目标,他先后获省部级教学成果奖3项。其中2022年主持完成《行业需求引领,构建工程能力—土建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与实践》成果获天津市教学成果一等奖、2018年主持完成《适应行业需求的桥梁工程卓越技术人才培养途径研究与实践》成果获天津市教学成果二等奖,2022年第四参与完成《服务区域城市建设,做实产教融合—地方高校应用型卓越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成果获天津市教学成果一等奖;作为负责人的“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专业获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道路桥梁施工技术》课程获批国家、天津市一流课程建设项目,“土木工程专业”通过教育部工程认证评估、获批“智能建造”新工科专业;作为负责人的“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专业教学团队”获评天津市教学团队及天津市教学名师奖。
日常科研工作
王海良被学生称为“土木男神”,“王老师的课一般都要提前占位置,讲课非常有激情,能把抽象的理论讲得很形象。”他非常关注学生健康成长,主动关心、关爱家庭经济及学习困难的学生,经常深入学生中间聊天谈心,鼓励学生自强不息,曾帮扶多名心理问题、学业困难本科学生顺利毕业。同学们对王海良有着深厚的感情,每学期的最后一次课,总是用热烈的掌声来表达对课程的点赞和对王老师的不舍。
课后时间和学生交流
02
党建引领促发展
勇做干事创业的急先锋
“王海良身先士卒,是我们的领头羊,跟着他,我们非常有干劲和闯劲,学院取得了很多亮眼的成果。”学院师生一提到王海良都自豪满满。王海良在担任土木工程学院院长、党委副书记期间,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凝聚师生力量,将学院建筑工程系打造成教育部党建工作标杆支部,学院党委还先后获批天津市党建工作标杆院系、交通工程系获天津市样板支部立项建设。学院党委、个人连续5年获校级年度先进基层党组织、考核优秀集体、优秀处级干部,曾三次获校级优秀共产党员、优秀教师。“这些数字和荣誉对我来说已经是过去,我还是要继续努力干。”
任院长期间,学院土木工程、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城市地下及空间工程等三个专业获国家一流专业立项建设、交通工程、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等2个专业获天津市一流专业立项建设,《道路桥梁施工技术》《地下结构抗震虚拟仿真》《工程结构抗震原理》等3门课程获国家一流课程,获批8门天津市一流课程建设项目,实现学院土木类全部专业获国家一流专业、学院全部专业获省部级及以上专业立项建设,极大提升了土木工程专业、课程建设在全国影响力。土木工程学科在第五轮全国学科评估中跃升新台阶、创历史最好水平,助推学科建设取得历史性新突破。
03
潜心深耕教育教学
争当高质量发展的奋斗者
在社会服务过程中,王海良积极对标行业一线需求,大胆创新本科教学的方法,结合在校本科生特点,确立了以培养解决实际复杂工程问题前瞻性判断、处理能力的教学理念;提出土建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一个面向(面向工程一线)、二个意识(工匠精神、遵守行业规范)、三类知识(结构分析、结构检测、施工技术)、四种能力(执业能力、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灵活应用力学知识能力、工程问题前瞻性判断及处理能力)具体化培养目标;建设桥梁工程施工课程信息化平台、信息化案例资源库,在《道路桥梁施工技术》《桥梁工程》《桥梁工程施工临时结构设计》等课程教学中,提出渐次开展“结构构造”→“传力机制”→“设计(施工方法)”→“工程案例”的“四层次递进”教学方法。
在贵州安顺中铁大桥局现场授课
在贵阳沙坡大桥项目现场授课
在武汉轨道交通21号线现场授课
王海良不断凝练研究成果,逐步形成体系化的教材和教辅用书,分别在人民交通出版社、中国铁道出版社作为主编编著(编写)《桥梁工程施工技术》《桥梁施工临时结构设计及案例分析》,在科学出版社作为副主编参编《Midas civil在桥梁施工中应用》等三部教材,个人编写总计120万余字,其中《桥梁工程施工技术》应出版社邀请2020年已二次再版、内容更新率达43%,教材已印刷6次;2021年出版《桥梁施工临时结构设计及案例分析》已印刷2次、销售2000余册;所编教材、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已应用到全国20个省、自治区,50余所高校、10家国有大型施工企业技术人才培养。
编纂的部分教材
王海良承担各级各类教学研究、质量工程建设项目28项,其中主持、参与国家级教改项目6项、省部级教改项目13项。主持的2项天津市教改项目结题被市教委评为优秀,获天津市教委专项经费资助,高质量完成教改项目。
日常教学研究学习
04
积极服务国家战略
勇做修桥铺路的实干家
为承德南环大桥现场提供技术服务
在太原汾河大桥开展现场检测
“选择修桥铺路,是造福人民的大事儿,再苦再难再累,我都无怨无悔。”针对大跨桥梁结构施工过程受力复杂,王海良带领团队深入行业一线,30多年持之以恒,坚守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理念,先后在百余座桥梁开展技术服务,将自身掌握大跨桥梁施工过程控制技术应用于实际复杂工程。
天津轨道交通Z4线施工现场
干海子特大桥
所服务桥梁涵盖百余项国家、地方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跨越全国22个省、自治区,含中铁十八局集团有限公司承建的天津轨道交通Z4线、雄忻高铁胭脂河特大桥,中铁二十三局集团承建的京昆高速公路干海子特大桥等,并延伸拓展到我国第一条在国外建设的高速铁路—雅万高铁、格鲁吉亚北部高速公路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助力干海子特大桥所在项目、京张铁路分别获詹天佑奖、国家优质工程金奖。
雅万高铁
授权发明专利19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及创新成果合计14项,其中一等4项、二等6项,中国建筑业协会行业年度十大创新成果1项;发表含SCI TOP、中国科协建筑材料、铁道运输等领域T1类科研论文96篇;承担国家科技支撑、重点研发计划、自然基金面上项目,天津市自然基金重点、轨道交通重大专项等国家、天津科研项目7项。
王海良在专业、课程、教材等方面具有较强的社会影响力,获评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课程教材与教学资源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机械工业教育协会“智能建造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委员”、人民交通出版社集团“交通版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规划教材第3版编委会副主任委员”、天津土木工程学会常务理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委员会委员、天津市危大工程论证专家组成员。
4.力量之声
王海良教授以他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执着,在科研的田野上探索出了一条又一条教育改革的路径;他积极参与国内外重大基建项目,在教育的花园里培养了一代又一代土木工程的人才。他用自己的言传身教,激励着学生们追求卓越,以自身的实际行动,推动学校教育再上台阶。他不仅是学生们的学术导师,更是他们的人生导师,引领着他们走向成功的道路。让我们一同跟随媒体的镜头,去感受这位教育巨匠的魅力和风采,去领略他为教育事业所付出的辛勤与汗水,去体验他为学生们所创造的无限可能与希望。以下是部分报道:
人民日报
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
天津电视台
天津教育报
5.力量之语
逢山开路,遇水架桥,这不仅是中国桥梁的名片,更是一代代中国工程技术人才矢志不渝的奋斗写照。他们用心血和汗水,铺就了一条条通往梦想的道路。他们凭借精湛的技术和创新的思维,攻克了无数山岭的险峻;他们运用智慧和勇气,跨越了无数江河的阻隔。我衷心希望天城大人能够继续秉承“重德重能善学善建”的校训精神,不断提升个人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无论是在学术研究的殿堂,还是工程实践的现场,都怀揣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追求卓越、勇攀科学高峰。愿你们以智慧和勇气,续写中国桥梁的新篇章,让天堑变通途,让山河无界。期盼天城大未来培育更多国内外工程技术领域的璀璨明珠,为国家和社会贡献天城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