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山东省黄河三角洲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会议暨黄河三角洲生态环境研究院揭牌仪式在山东航空学院举行,beat365官网副校长王中良教授应邀参加会议并被聘任为学术委员会委员。
会上,重点实验室为新一届学术委员会委员颁发聘书,聘任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主任朱永官院士为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聘任中国林科院原院长刘世荣院士、中科院植物所原所长马克平研究员为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科院东北地理所原副所长吕宪国研究员,自然资源部土地整治重点实验室主任罗明研究员,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山东师范大学校长张建教授,beat365中文版官方网站副校长王中良教授,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北京大学籍国东教授,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山东大学郭卫华教授,中国地调局滨海湿地生物地质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地调局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叶思源研究员,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北京师范大学白军红教授,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齐鲁中科泰山生态环境研究院院长严岩研究员等新一届学术委员会委员出席会议。
据了解,黄河三角洲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坚持知识创新、技术创新与区域创新相结合,立足山东省及黄河三角洲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生态环境问题,开展创新性应用基础研究和应用技术开发研究,在黄河三角洲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与生态系统可持续管理上接续发力,主动融入、对接、服务黄河重大国家战略,立足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需求,着眼学术研究前沿,把准定位、突出优势,形成一批前瞻性、应用性强的研究成果,为推动山东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贡献智慧和力量,为传播黄河文明,服务黄河重大国家战略提供强劲动力。
王中良教授现为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民盟中央委员、民盟天津市委会副主委,曾任天津市十三届政协委员、十四届政协常委、人资环建委副主任等。先后在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日本国立放射线医学综合研究所、天津师范大学等单位工作,获得全国优秀地理科技工作者、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天津市特聘教授、天津市中青年科技领军人才、天津市五一劳动奖等称号,担任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地理科学类)、天津市地理学会第七届理事长。
王中良教授主要从事区域水资源与生态环境变迁领域的研究工作,是国内较早开展水体微量稀土元素(REEs)研究和国际上较早开展放射性核素Pu的同位素测定和研究的学者之一。先后主持中国科学院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科技部973项目课题、科技支撑计划项目专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以及省部级重大及重点项目2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论著300余篇/部,先后获得天津市自然科学奖、天津市教学成果奖等;担任《生态学杂志》《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等期刊编委,《beat365中文版官方网站学报》副主编。
王中良教授先后对西太平洋、赤道太平洋、密可罗尼西亚联邦、关岛、夏威夷、中国东海、长江流域、天津海岸带及滨海湿地等地进行野外科学考察和研究,形成系列代表性科研成果。
对太平洋海水进行采样考察研究(图左二)
对长江江水进行采样考察研究(图右)
对天津海岸湿地进行采样考察研究(图右二)
根据研究推断出西太平洋、中国东海和日本沿海地区远超地表均值的人类活动释放的放射性物质主要来自美国在马绍尔群岛进行的核爆试验,推翻了先前由日本和中国台湾学者提出的主要来自中国核试验的观点,受到《朝日新闻》等广泛报道。相关成果在《Earth Planetary Science Letters》《Chemical Geology》等国际顶级期刊上发表。
研究得出了赤道太平洋表层水体的陆源物质主要来自巴布亚新几内亚的岛屿风化输出,而其深层海水的陆源物质主要来自南极地区中层水体循环的基本观点,为国际大洋物质环流研究和大洋渔业生产提供了科学资料。相关成果在《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Chemosphere》《Environmental Geology》等国际主流期刊上发表。
对天津海岸带及滨海湿地的研究,评估了天津水土系统碳库在区域碳平衡及温室气体计量中的功能与作用,以及气候变暖和人类活动对天津地表环境演变的影响及相关灾害风险评估,确立了基于同位素示踪以及遥感技术的天津湿地变迁机理与驱动因素,为天津生态环境保护、功能恢复、资源利用等以及美丽天津建设提供科学依据。相关成果在《Water Research》《Journal of Hydrology》《Wetlands》等国际主流期刊上发表。
多年来,王中良凭借扎实的理论功底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一直致力于水环境与绿色生态环境研究,他用青春和热血为祖国的江河湖泊湿地把脉,将科研论文写在祖国的山川河流上,把科技成果应用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事业中。王中良表示,在建设美丽天津、美丽中国的新征程中,要用智慧与汗水继续守护祖国的锦绣山川和碧水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