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日,学校召开疫情防控工作阶段性总结会议,全面回顾了全校师生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风雨同舟、和衷共济、团结一心、众志成城的抗“疫”历程。会议中典型集体和干部教师代表分别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讲述了学校疫情发生后集体和自身的抗疫经历,充分展示了城大人担当作为、无私奉献、英勇奋战的精神面貌。今天故事讲述人是思政课教师代表周淮娇。
我们是这个故事的书写者
作为抗疫工作人员,我们是这个故事的书写者。疫情就是命令,党旗就是方向。在得知学校疫情后,我和很多的老师们一样,积极响应学校党委号召,参加疫情防控志愿工作。我永远都会记得,在校门口扫码登记的时候,看见一批批拉着行李箱的老师们匆忙却坚定的身影,那一刻的触动是“真安心,我们的城大我们来守护”。 入校后的工作,没有想象中英雄冲锋陷阵般的豪情,有的只是日复一日8小时在学生公寓门口的坚守,无论日晒风吹、不管白天黑夜。校园里不同的角落,不同的岗位,城大人同样的担当,同样的奉献,成就了如今我们有好故事可以说。真有幸,我们的城大有我一份力。 积极化身为一枚枚“小字符”的我们,用最平凡的行动,共同谱写着伟大抗疫精神的城大实践。
我们是这个故事的讲述者
作为思政课教师,我们是这个故事的讲述者。入校工作的十多天,是感动和困扰交织的十多天。感动于患难之际的师生情、同事情、校友情共筑起的浓浓的城大情;困扰于如何把这份城大情传递好,把情中蕴含的理讲解好,把理中透出的大局阐释好。 在学校党委的坚强领导和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的悉心指导下,我们用心记录,把抗疫实践转化为育人素材。一部手机,一台电脑,简陋的设备铭记了“疫”中城大的点点滴滴,不太高清的画面呈现着一幕幕不辞劳苦,默默前行的执着,一句句发自肺腑、直击人心的真诚,这是城大人用行动写下的生动育人素材。我们全力挖掘,用育人素材阐释制度优势。一次专题集体备课,十四节抗“疫”专题思政课,为了讲好城大抗“疫”故事,亲身参与疫情防控工作的14位思政课教师对接各学院,收集资料,共商学情,根据不同学科学生特点,定向挑选育人素材;在归纳总结素材的基础上,我们召开了专题集体备课会,多视角、多层次、多维度挖掘城大抗疫故事背后蕴含的理论逻辑,把故事里的感动与课本中的理论融汇贯通,让抗疫思政课不仅深情,而且深刻。我们趁势而为,助力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同向同行。一次专题培训,十六场课程思政交流会,在学校的统筹规划下,我们迅速与16个教学单位结成了互助小组,依托课程思政分中心,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实现了资料互通、方法互鉴、价值互证,协同发力,共同发挥好城大抗“疫”实践的育人价值。 努力化身为一个个“小喇叭”的我们,用情用理用新招,共同讲好城大抗疫故事,传递好新时代的城大声音。
我们更是这个故事的传承者
作为城大的一员,我们更是这个故事的传承者。我们在书写故事、讲述故事,也在被故事感动和重塑着。于“疫情”见“真情”,我们在城大抗疫的故事里看见了师生情、同学情、同事情、校友情共筑起的浓浓的城大情,这是城大人“勠力同心,众志成城”的团结精神。于“危机”寻“先机”,我们把抗疫故事转化成了立德树人的育人实践,把疫情危机转化成了学校科学治理的先机,这是城大人“迎难而上,求是创新”的担当精神。于“细微”观“大局”,点点动人的细节皆是早已刻进骨子里的“以学生为中心”在危急时刻的展现,这是城大人“以生为本,立德树人”的育人精神。故事终会成为历史,而精神必将代代传承。
立志成为城大事业发展长河里一朵朵“小浪花”的我们,定会传承城大情谊,发扬城大精神,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把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书写在未来一篇又一篇城大好故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