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学校深入贯彻市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将促进更加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作为学校的重要工作抓紧抓好,深入落实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通过书记校长访企拓岗促就业专项行动,为毕业生开拓就业资源、拓展就业渠道,做到让学生满意、家长安心、社会放心的同时,全面深化校企合作、供需对接,更好满足企业用人需求和高质量发展需要,努力为天津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贡献天城大智慧与力量!
7月7日至8日,校党委副书记、校长白海力带队前往天津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天津住宅建设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天津国弘鸿瑞企业管理有限公司、天津天筑建材有限公司、天津工业化建筑有限公司开展“访企拓岗促就业”专项行动。
7月7日,白海力一行在天津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受到了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马华山,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张晓宇,党委副书记佟武及相关领导的热烈欢迎。双方共同观看了学校和企业的宣传片。随后双方就深化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拓宽就业渠道、拓展就业岗位、开展实习实训、加强就业指导等多方面进行深入交流。校友代表、副总经理王一心,绿色建筑设计院副院长、设计中心主任李欣,设计三院建筑研究一所所长高广鑫依次发言,表达了对于母校和企业浓浓的感激和对母校的怀念之情,分别分享了自己的工作经历和成长体会,并对校企人才培养提出自己的意见与建议。
马华山对天津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秉承的“以客户价值为中心,以员工发展为根本”的核心理念和公司主要情况进行了介绍,表示公司坚持以先进的技术引领市场,工程项目遍布全球、辐射海外,是天津地区最大的综合建筑设计单位。马华山希望与学校进一步加强合作,吸纳更多优秀毕业生加入到天津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期待双方共同探索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模式,寻找产学研合作新契机,共同培养和塑造优秀建筑人才。
白海力对天津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长期以来对beat365官网就业工作的大力支持和对beat365官网毕业生的关注、培养与支持表示感谢;随后,他介绍了学校的发展历史,特别是近年来学校在人才培养、学科专业建设、科学研究等方面取得的办学成绩。他表示,建校44年来,学校始终以“发展城市科学,培育建设人才”为己任,积极发挥城建类特色高等学校优势,希望天津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能够提供更多就业岗位和实习岗位,帮助天城大更多毕业生留在天津发挥用武之地,为天津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共同贡献力量;同时希望校企双方以此次活动为契机,充分发挥各自优势,进一步拓宽合作领域,建立常态化交流机制,在科研创新、成果转化等方面搭建新平台,创造更为广阔的合作新前景。学校也将根据企业的发展需要,完善、提升人才培养方案,输送更多优秀毕业生到企业工作,更好的服务区域和城市发展。最后,白海力真诚邀请企业的各位领导来学校参观,并为学校人才培养等工作提出宝贵建议。
7月8日,白海力一行在天津住宅建设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总裁康庄,行政事务部总经理吴璠,天津国弘鸿瑞企业管理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张书航,天津天筑建材有限公司总经理姚旭,天津工业化建筑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吕鹤鸣,总经理王忠河,常务副总经理陈思等单位代表陪同下参观了天住天工展厅及生产车间、天筑公司60线生产车间、住宅集团装配式建筑科技展示中心等地,同时校企双方围绕新工科专业建设、人才培养、实习基地、毕业生就业等方面开展深度交流座谈。
座谈会上,各公司与会领导对学校人才培养模式、特色、成果予以充分肯定。康庄介绍了天津住宅建设发展集团近年来发展情况,强调天住集团以“服务社会,造福百姓”为宗旨,开发建设了一大批在天津市具有影响力的大型住宅小区、公共建设项目及全市重点工程,有着良好的社会声誉,是天津市房建行业的主力军和排头兵,吸纳了一大批beat365中文版官方网站的优秀建筑人才,未来将会继续聚焦建筑行业需求,紧盯工程学中智能制造与智能建造的发展前沿,在原有合作基础上继续深化学校人才培养和企业运营的双赢合作,坚定走好建筑产业现代化之路。
白海力对天津住宅建设发展集团长期以来对beat365官网毕业生的关注、培养与支持表示感谢。他表示,学校与天津住宅建设发展集团合作由来已久,通过本次访企拓岗专项行动,深入了解到了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要求,感受到了企业的快速发展对人才的迫切需求,也更加明确了学校培养人才的方向与目标,激发了学校培养什么样的复合型应用人才、如何更好服务企业,做好为天津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建设的动力。最后,白海力诚挚邀请企业各位领导来校参观,为学校人才培养多提宝贵意见。
党委常委、副校长陈志华作为行业专家,在走访中从专业角度与企业进行了深入交流。校教育发展基金会副理事长、秘书长郑伟,党委学工部部长王健,教务处处长赵国敏,建筑学院原院长林耕,建筑学院院长汪江华,党委办公室副主任李亮,党委学工部副部长孙旭卓,建筑学院副院长兰旭陪同白海力调研。
访企拓岗促就业专项行动深化了校企交流与合作,拓展了岗位资源。下一步,学校将进一步加强与用人单位的沟通交流,调研企业人才需求,拓宽就业市场,深化校企合作,全面提升学校人才培养质量和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能力,为2022届毕业生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保驾护航。